关于我们
新闻中心
商业调查师亲历写出秘密调查师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| ||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3/4/25 10:41:54 | ||
福尔摩斯的故事,想必没有人会感到陌生。但很少有人知道,其实就在北京、上海、香港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的CBD商业区里,也存在着另一群“商界福尔摩斯”,他们的目标是调查全球顶尖的大公司、公司的老板和高管们。 他们的职业叫做商业背景调查师,一直鲜为人知。但不久前,随着作家永城的“秘密调查师系列”小说的出版,这群人和他们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。永城曾经是斯坦福高材生、外企高管:凤时也是资深商业背景调查师、国际注册反欺诈调查师。不同寻常的职业经历:给了他丰富的创作素材。 永城本人的人生轨迹充满了戏剧性。 他从小痛恨语文,尤其是作文,后来他偏偏成长为一名作家。 永城其实从小就很喜欢看小说。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,喜欢小说,但不喜欢语文,尤其痛恨命题作文,所以高考的时候语文都没及格,但凭借数理化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,并在大三时获得美国名校密西根大学带奖学金的录取资格,在毕业时又以傲人成绩获得1997年全美工程类最佳毕业生的殊荣。 1999年的硅谷,正是半导体互联网鼎盛的时期。永城放弃了读博士的道路,抱着随大流的想法,大家都在挣钱,他也要去挣钱。他进入硅谷的一家高科技公司,担任工程师的工作。 因为硅谷中心地价不断上涨,公司考虑到员工生活成本和创业的成本,搬家到离硅谷中心200公里远的小城。小城并不繁华,路上有很大的兔子、狐狸、穿山甲等动物。工作从早8点到晚5点,剩下的时间很悠闲。加州阳光特别好,永城下班后爬山、跑步,发现外面的大山都爬遍了,就开始写故事打发时间。 永城的第一个故事写的就是刚到美国时留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故事,写完了在华人圈的BBS 贴出来,很受欢迎,被国内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看中出版,出版社认为他是一个很会写故事的人。 受此鼓励,永城索性将写故事由爱好变成了事业。他在三十岁时告别了自己的专业、放弃了优厚的硅谷公司待遇,后面的职业转换,从大学教师、工程师到专业翻译……他一直在改行,从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东西,终极目标就是写故事。 2006年,拥有固定客户群和收益的永城,再度放弃了专业翻译的工作,踏入一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行业――投资风险管理和反欺诈调查,并从最基础的职位默默地开始。 他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,根本就不清楚商业调查师是一个什么职业。有一天,他接到猎头公司电话,说你有海外背景,你的教育和资历也都很好,有一个咨询公司想找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做分析师,你看要不要过来面试一下。 那个时候,永城正好处在创作的瓶颈期,刚刚从生活了十几年的美国回到中国,有点脱离当时的中国社会,因为中国这些年发展得太快了,一旦离开了以后,时间长了再回来,就会有一种不太能融入的感觉,所以他就想应该找一个比较切实的工作,接接地气。 于是他决定接受这份工作,每天西装革履地到中国的公司里上班。 秘密调查师 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行业 高大上的北京CBD华厦林立,衣着光鲜、神采奕奕的跨国公司白领们总在这里步履轻扬地来来去去。全世界最负盛名的一家商业调查公司也低调地坐落其间,对外打的业务招牌是风险咨询。永城在这里工作了八年,从最初级的职员一直做到了高级总监。 这家公司1972年在纽约成立,创始团队以美国前FBI为主,1996年开始了其中国分公司的运营。公司全球员工数量不过几千人,北京上海总共50人不到,而这已属于全球业内规模之最。在这个神秘的行业内,服务费用根据项目内容制定,在几万到几十万美金的跨度之内,三到五周之后,调查公司会出具调查结果。与大家想象中的私家侦探和警察办案不同,这样的商业调查严格受到时间和经费的限制,调查手段则不能超出法律规定范围。 中国法律明确杜绝私人目的的第三方调查,比如说私人侦探,但在商业领域内并未明文禁止,甚至有关欺诈犯罪的取证,有明文规定,律师可以邀请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协助取证。但公司依然非常谨慎,内部有着“高压线”一样的行为黑名单:针对私人的窃听电话、查通话记录、查账号、到场所里跟踪、拍照,均属非法行为,绝对不做;国企的调查基本不做,因为涉及政府背景,而且通常关系复杂;已经进入司法立案程序的调查不做,一不小心就可能妨碍司法公正。 刚入职时,永城的领导就对他说:“守法既是对我们的自我保护,也是对客户的利益保护。非法获取的证据不具备法律效力,而我们本就是在各种利益纠葛的‘刀尖’上跳舞,要避免被拖入‘战争’。” 永城后来写的小说里的很多环节,充满了戏剧化的冲突,但永城的经历就是活生生的戏剧化现实,因为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,比编出来的故事更巧妙,更残酷。 一次案例发生在吉林和内蒙古交界,永城和外资代表及律师找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和财务办公室,要求终止投资合作,当地保安与工人却包围了整个工厂。永城清楚地记得醉酒后的当地老板醉醺醺地说:“我没有能力决定一个人哪天生,但在这个地盘儿,我有能力决定一个人哪天死。”这样的对峙超过24小时,直到上级单位派人前来,才平息了这场冲突。 永城有过一次更惊险的跨国办案经历。这是一个目前都还未彻底结束的反欺诈案,涉及金额7亿美金,当事人是一名中国人。此人于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银行贪污了几百万潜逃美国,变化身份,新开了一家空壳公司,赶上美国互联网经济浪潮,吸引了一跨国集团7亿美金投资。但投完的第二天,就连人带钱人间蒸发了。随后,该跨国集团聘请律所和商业调查公司对他展开了全球追击。 若干年后,日本东京有人举报该人在那里出现,举报者是一名操很重中国口音的女孩。因为中国背景,永城被总部选入了这一项目。 到了东京,永城先和律师接头。但来者看起来并不像美国顶尖律所的合伙人,一个两米高的黑人,特别胖,而且也没穿西服,还戴了根特别粗的金链子,旁边跟了一个特别漂亮的黑人小秘书。一见面,这位律所合伙人就向永城介绍他身后四名人高马大的保镖,两个美国人,两个日本人,并强调他们身上都带了“家伙”,还问永城是否也带上了“家伙”。这下把永城问蒙了。 对方解释说,要找的那个中国人已经寻求日本黑社会保护,不得不小心应对。此前也出现过类似举报事件,但其实是陷阱,去做调查的人会被抓起来变成人质,甚至杀一儆百。因此,这次举报的真实情况难测。这位律师给了永城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,而在这半小时里,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给特别好的朋友发了封邮件,安排好自己万一遇难的后事…… 万幸的是,那是一次真实的举报而非陷阱。 但千万不要以为调查师都是艺高人胆大,总是要以身涉险、深入虎穴。其实,除了实地调查师以在外走动为主,多数调查师都以案头分析为主。不管是投资前的调查,还是投资之后的调查,第一步,一定是公共信息的调查。也就是在公司外围,从媒体、互联网、工商档案等合法渠道下的公共信息入手。工商注册信息中的董事、股东信息、注册地变更等都可能成为关键线索,重大线索往往隐藏在细枝末节中。而这些信息通常隐藏在成箱成箱的资料中,调查师必须条理清晰地去把它们理清楚,并追查各种合理怀疑。 八年观察 写出“商业调查师系列” 永城说:“从某种意义上说,各种调查,其实主要是在做人际关系的调查。”把握住人性,往往就能成为调查的突破点。 永城曾经经手过这样一个手段精妙的内部经济欺诈案件。一家跨国超市发现,在中国某个城市的三家店面全出现亏损。由于这在公司全球范围内都属于罕见,于是找来调查公司探个究竟。 永城于是化身超市员工,摸了几个月终于水落石出。原来超市里卖一种很贵的洋酒,2000块钱一瓶,但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,在那么一个特殊的10分钟范围内,这种酒的价钱扫码时会变成100元一瓶。10分钟一过又会恢复原价。 超市的内控程序设计是每隔十几分钟就会自动抽查商品价格。但内控经理寻找一个安全的抽查间隙,在那10分钟内,超市经理则雇人把2000元的洋酒以100元低价买出,然后再将买出的洋酒以1000元每瓶的价格批发回去。他们不断地在做这件事情,赚取高额差价。幕后其实是超市的城市总经理、财务总监、IT总监和人事总监四人同谋,做得滴水不漏。 但是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是情人关系,而总经理还另有情人。永城的同事得知这一情况后,以员工身份和财务总监混成好姐妹,再适时将这个消息泄漏出去,在对方大吵大闹之后又适时安慰,最终弄清了亏损事件的来龙去脉。“钱、权、情,所有的商业案件,最终的动机无外乎这三个字。”永城说。 八年商业调查师的职业经历之后,永城对中国的商业环境、中国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有了一定了解,包括外国人怎么看待外国的商人和政客、怎么看待中国的商人,中国的商人怎么去向外国人做表现、怎么跟他们去交锋。这个过程中,他觉得看到了好多新鲜的东西,于是他决定辞职,把这几年的故事写下来。“秘密调查师系列”小说是一个载体,永城想通过这个载体表达他观察到的当今的中国社会,特别是今天的商业环境下,很多人到底在做什么,在想什么。 2011年,永城出版了“秘密调查师系列”的第一本,2014年5月已经出版到了第三本《卧底》。书中悬疑的情节和不为人知的内慕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.其影视改编权亦被国内多家电影公司热抢。第一部被改编的电影剧本已经敲定,相信不久就可以进入影院。电影讲故事,也讲人性,大银屏逐渐揭开商业调查师的神秘面纱,人们会对这个低调的职业有更多的了解。 |
||
|
||